匹配機制一案首次開庭審理。8月12日晚7點半,《王者榮耀》玩家、律師孫千和結束庭審,走出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沙河人民法庭。盡管該案涉及的算法在定義上不完全重合,但此案仍被冠以“中國游戲算法第一案”引發廣泛關注。“王者榮耀”作為熱搜關鍵詞登上了12日的
當晚,孫千和在法庭外向等候數個小時的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媒體表示,這場原定于3點半庭審提前了1個小時開始,質證過程進行了2個多小時,庭審過程約5小時,未當庭宣判。據其透露,當天庭審的爭議焦點在于《王者榮耀》的匹配機制是否應該公開。
另外,南都N視頻記者從庭審旁聽人士處獲悉,《王者榮耀》對于公開匹配機制細節提出“需要考慮公開后的負面影響”,并列舉了游戲行業大量匹配機制公開后成為“黑產說明書”“最終破壞游戲內公平給廣大玩家造成損失”的相關案例。
作為一款MOBA類國產手游,騰訊旗下游戲《王者榮耀》通常需要兩隊陣營在匹配隊友后進行對戰。作為該游戲的資深玩家,孫千和認為《王者榮耀》在游戲內開發設置的匹配算法機制并不公平,當玩家連勝幾局之后會匹配到很菜的隊友和很強的對手,從而輸掉下一局甚至連輸,輸輸贏贏如此反復直到勝率趨近于50%。
此次庭審,孫千和要求公開《王者榮耀》游戲的玩家對局匹配機制,具體包括:影響《王者榮耀》系統給玩家賬號匹配隊友和對手的具體因素、各因素在不同游戲模式下(例如排位賽、巔峰賽、匹配賽、娛樂模式等)的占比和權重大小。
作為此次庭審為自己辯護的律師,孫千和向南都記者透露,游戲匹配機制是否應該公開是此次法庭歸納的案件焦點。“對方認為是技術秘密,我認為基于知情權應該公開,游戲不應該排除在算法規制之外,比如抖音可能已經公開了,游戲領域雖然相對來說關注較少,但是絕對不可以沒有人去規制它。”
南都記者另從參加庭審旁聽的人士處了解到,針對這一爭議,被告認為匹配機制在事實層面不具有控制勝率結果的能力,游戲對局結果有多重因素導致,同時提供了隨機抽取公開可查的玩家勝率,大量案例顯示玩家勝率在70%~80%之間,與原告主張完全不符。在法律層面,匹配機制的細節并非現有法律規定的消費者知情權范疇,如果公開將會成為“黑產說明書”造成游戲內公平環境受損,廣大玩家利益無法保障的情形。
被告方認為,此前多個典型案例均確認,消費者的知情權應當有邊界和限制,被答辯人以消費者知情權為由,要求答辯人公開《王者榮耀》游戲匹配機制的技術方案和技術細節,法律依據不足不能成立。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巍在庭審前接受南都N視頻記者采訪時表示,知情權是消費者其他權利的重要基礎,但并非所有服務提供方的內容都需要向消費者公開。“比如說可口可樂的配方,我現在想知道它是怎么配出來的,它能告訴消費者嗎?這既和知情權密切相關,又是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
《王者榮耀》的游戲匹配機制應該公開到什么程度?孫千和認為,可接受的程度是最低限度的知情原則。“希望找到一個臨界點,讓玩家覺得好,游戲公司公開了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信息,然后對游戲公司來說也比較好地保護了商業秘密,這個是最理想的狀態。”她在庭審中例舉了抖音的公開情況,認為《王者榮耀》應當參照抖音的公開程度。
南都N視頻記者留意到,《王者榮耀》自2016年起就針對匹配機制在官方網站、官方公眾號和官方上做了相關披露。最近一次披露是去年12月23日在《12月25日正式服S38賽季“穿透信念”版本更新公告》中。公告提到,“《王者榮耀》上個賽季優化了匹配算法、全量了分路匹配模式,但也帶來了匹配時間變長、隊友對手實力差距大等問題。這一次更新對匹配機制和算法做進一步改造來平衡匹配時長和玩家位置與能力差距的問題,同時基于玩家游玩習慣和戰術風格構筑更合理的賽前陣容,并鼓勵有能力駕馭多分路的玩家進行補位,緩解分路意愿不均的問題。”
針對這些披露,孫千和認為不是對算法的真正系統性的說法,披露得遠遠不夠。而用戶玩《王者榮耀》時就是為了PK,《王者榮耀》會影響到玩家的最核心算法就是匹配算法。
上述庭審旁聽人士透露,被告方辯護稱,游戲對局的勝負受團隊配合、陣容搭配、戰術選擇、玩家狀態等諸多因素影響,并非由匹配機制決定,匹配機制無法決定游戲對局勝負。
據了解,被告在庭審現場還提供了隨機抽取的多位玩家勝率情況,例如,玩家A當前賽季71場比賽勝率為70.4%,全部比賽752場勝率為76.1%;玩家B當前賽季79場勝率為68.4%,全部比賽2398場勝率71%;玩家C當前賽季94場勝率88.3%,當前賽年472場比賽勝率81.6%等。以上玩家勝率均不在50%左右。被告認為這些證據表明“控制玩家勝率在50%”的描述與事實不符。
南都記者獲悉,技術秘密成為被告方面此次法庭辯護的重要依據。上述參加庭審旁聽人士透露,被告方面認為,《王者榮耀》的匹配機制實質上是騰訊公司為解決“如何更科學、更公平地在短時間將十個實力相當的玩家識別并匹配到同一對局中,以完成一場勢均力敵的公平對戰”的技術難題,所設計的一套技術解決方案。
據悉,該保密技術方案能為騰訊公司在游戲服務市場帶來相應的競爭優勢,屬于騰訊公司的技術秘密。若強制要求騰訊公司公開《王者榮耀》游戲匹配機制的技術方案和技術細節,既不利于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也不利于促進游戲行業的技術創新。
針對商業秘密這一說法,孫千和認為,從法律上看商業秘密有3個特點,即秘密性、保密性和價值性。她認為就庭審當天被告方面出具的證據來看,不足以證明匹配機制屬于技術秘密。同時她特別提到,“商業秘密”不應被作為辯護理由濫用來對抗公共利益。
北京恒都(上海)律師事務所運營主任、上海市律師協會調解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鄧哲此前也在接受南都N視頻記者采訪時提到,當事件屬于技術秘密、商業秘密范疇、內部運營策略的范圍時,就不屬于知情權范疇,因為這會涉及到企業的產品競爭力、自主競爭權等。“打個比方,比如叫網約車,我們可以知道車輛信息、價格這些是屬于知情權范圍的,但是網約車平臺怎么調度、你叫車的時候這片區域有多少輛車、情況分別是什么,平臺為什么給你調度這輛車而不調度另一輛車,這就不屬于消費者知情權的范圍了。”
據悉,被告方面進一步在庭審時提出,進一步公開匹配機制背后的細節可能會對廣大正常玩家的利益產生一定的損害。被告方面在庭審時提到,“結合被告舉證,在游戲行業內此前已有多個實例表明,匹配機制背后的細節被公開后,被部分惡意玩家或黑產濫用,嚴重破壞游戲公平對局環境,并最終損害廣大正常游戲玩家的利益。因此,在討論匹配機制的公開問題時,也必須充分考慮匹配機制公開后所必然帶來的負面影響。”
南都記者留意到,孫千和在采訪中一直主張公共利益應該得到維護。孫千和認為,與此前已公開算法的美團和抖音的邏輯類似,《王者榮耀》的匹配算法也涉及到了公共利益。“很多時候當公共利益和某個公司、某個個體私人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去考量?這實際上是我們法律工作者、法學領域的人員,或者說我們的法官應該去考慮的問題,不能一味地濫用商業秘密保護來影響或者來限制玩家或社會公眾對算法治理的參與。歸根結底,如果算法是不公平的,那我們每個社會公眾實際上才是算法的第一個受害者。”
針對“公共利益”這一論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徐小奔提到,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普遍應用,在一些法律場景中,算法的應用可能會直接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此時也就產生了公法規制的必要性。從“騎手被困在系統里”關乎勞動公平、“大數據殺熟”涉及消費歧視,再到“AI變聲/換臉”誘發的新型電信欺詐等,對明顯具有普遍性并涉及公共利益的算法應用,國家果斷出手,采取系列措施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據悉,目前有兩類特殊算法被國家重點規制,一是推薦算法,二是深度合成算法。前者由2021年國家網信辦等四部委聯合頒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予以規制,后者由2022年國家網信辦等三部委聯合頒布的《互聯網深度合成管理規定》予以調整。此外,2023年國家網信辦等七部委聯合頒布的《生成式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則詳細規定了利用生成式內公眾提供生成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的服務規范。在這些規范性法律文件中,賦予了算法服務提供者算法披露、算法標識等法律義務,確保算法使用的合法性、正當性。
不過,當公共利益放在網絡游戲這一范疇進行討論時,徐小奔則提到,屬于數字娛樂產業,其功能在于大眾文化休閑娛樂,具有較為明顯的私人性與娛樂性,通常與公共利益無涉。
回到游戲匹配機制本身,徐小奔表示,“中的用戶匹配機制是為了公平游戲環境、增強游戲體驗的內部算法,其任務是為團隊作戰游戲隨機匹配玩家,既不涉及用戶決策,也無關乎公共利益。將游戲匹配機制的核心算法作為商業秘密予以保護,則是游戲企業自主經營的應有之義,不宜受到過多的行政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