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戊梁飛歌·‘鄉’當懷味——湘桂黔民俗文化周周樂活動(以下簡稱周周樂)”總決賽之夜,我站在人聲鼎沸的大戊梁文化廣場,指尖劃過手機屏幕發出一則朋友圈:活動頻頻樂未央,周周精彩在戊梁。文字極簡,沒人在意,評論也無,但我卻感覺這像一枚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心底漾開層層漣漪——它不只是對眼前場面的贊嘆,更是對過去兩年這條由湘桂黔群眾踏出的文化之路最樸素的注腳。兩年來,周周樂舉辦32場,吸引湘桂黔三省邊區共480支(次)參演隊伍30萬群眾線上線下觀看,先后獲評第二屆懷化市藝術節“優秀群文品牌項目”、第八屆湖南藝術節項目類“三湘群星獎”,成為三省邊區文化共興的閃亮名片。
三百年前,湘桂黔邊區的風帶著愛情傳奇的余韻。肖女與悶龍的歌聲在戊梁山梁間回蕩,凝結成侗家人血脈中的精神圖騰。
如今,“大戊梁歌會”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三省交會的沃土中煥發新生機,“周周樂”也在大戊梁文化中孕育而生。這方舞臺沒有專業演員的璀璨星光,卻有更動人的光芒——那是田埂上老農放下鋤頭后響遏行云的《戊梁戀》,是灶臺邊織娘指尖翻飛間侗錦上躍動的圖騰,是鼓樓里蘆笙手吹奏出的歡騰旋律。當貴州的《敬老歌》唱響山寨,當湖南的《蘆笙踩堂》聲震三省,當《千人哆耶》的舞步撼動邊區大地,沉睡的圖騰被重新喚醒。侗錦、苗繡上魚蟲鳥獸的紋樣不再是靜止的符號,侗族琵琶曲、苗族飛歌中的古老情話被賦予當代解讀,通道童謠、黎平侗族大歌里的歲月記憶融入了鄉村振興的嶄新敘事。在周周樂的熔爐中,非遺不再是博物館的標本,而是“活”在邊區群眾的日常呼吸與藝術再創作中。
歌師粟登梅曾有感觸:“以前年輕人覺得侗歌土氣,現在她們都追著我學《雙歌》!”當小學生用侗語唱起交通安全歌曲時,傳統與現代完成了跨越時空的深情對話。
周周樂舉辦形式改變了“文藝創作”的精英敘事。它以“周周演、月月賽”為機制,讓全鎮13個村(居)成為輪值主辦方,村民從觀眾席躍升為舞臺的絕對主角。
在三省邊區村村寨寨,農婦們白天織錦,晚上排練,《云繡》《錦緣》《侗韻》一個個源于日常生活的節目走上舞臺。通道侗寨的織娘將經緯交錯的技藝轉化為《侗錦旗袍秀》的曼妙舞步;侗族的老木匠帶著年輕后生,把犁耙、籮筐搬上舞臺,《農具交響曲》敲擊出農耕文明的鏗鏘回響;在通道通坪村,蘆笙手們創新編排,讓古老旋律與現代節拍碰撞出《新戊梁隨想》。這里沒有刻意的藝術加工,只有從泥土里自然生長的生活美學。評選機制同樣扎根鄉土——“抖音點贊+現場評選”讓網絡熱度與群眾口碑共同發聲。月冠軍的獎品不是鍍金獎杯,而是本村本寨特產埋頭鯉、侗錦、黃桃、腌魚腌肉。當村民捧著自家產的“村味”獎品笑逐顏開,藝術真正回歸了人民性與生活性本質。
村民粟菊花感慨道:“以前覺得藝術高高在上,現在明白我們織造的侗錦、耕種的田地都是舞臺。”這種源自生活的創作,讓走上舞臺的作品既飽含侗族韻味,又激蕩時代氣息,成為群眾心中真正的“精品”。
當今,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進程中,周周樂不僅是一個區域文化活動,更是撬動湘桂黔三省邊區發展的金色支點。它串聯起“一季一節會”、侗年節、牙運會、環三省坡村BA等特色活動,形成貫穿全年的文旅矩陣,讓周周樂這一文化品牌逐漸轉化為三省邊區共享的經濟動能。
侗錦手工藝在聚光燈下重獲新生——去年通道文坡村侗錦帶動3000余名織娘人均增收4000元,當地埋頭鯉、黑老虎、黃桃通過網絡直播帶貨銷量大增。通道通坪—三江水團邊貿市場隨之沸騰,茶葉、鉤藤等農特產品交易量突破百萬斤,通道牙屯堡的鹽菜、黃桃、茶油等“一村一品”產業格局在文化賦能下強勢崛起。周周樂活動期間,周邊餐館客流激增50%,令人驚喜的是文化溢出效應,陸續建設了防溺水基地、兒童游樂場、特色夜市、水果樂園,綜合立體產業初見雛形。
當廣大游客流連于大戊梁文化廣場的精彩活動,當三省(區)邊民在夜市交換特產,“流量”真正沉淀為“留量”,形成“日賞民俗、夜享經濟”的良性業態。
通道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來便是湘桂黔三省(區)文化交融的前沿哨所。周周樂如同一座無形的橋梁,讓三省(區)邊界群眾從地理接壤走向深度交融,讓民族團結進步在這片廣袤土壤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平安邊界”微信群是跨省治理的創新實踐——當廣西水團村的耕牛誤入湖南稻田,雙方村民在群內@干部,兩小時化解糾紛;當貴州商販的貨車在通道牙屯堡拋錨,湖南店主主動提供倉庫暫存貨物。土地流轉打破省界藩籬,自然形成的邊界交易中心讓貴州藥材、廣西茶葉、湖南鉤藤自由流通。文化的凝聚力更為磅礴,周周樂活動吸引了湘桂黔不同民俗風格的文藝隊同臺競演,萬名觀眾在星空下共鳴。貴州黎平的苗歌與湖南通道的雙歌對唱交相輝映,廣西三江蘆笙舞與湖南通道哆耶舞同場炫技。當三省群眾手挽手跳起團圓舞,“山同脈、水同源、人同心”不僅是口號,更是可觸可感的現實。村村為吔、寨寨為客,酸魚、油茶、腌肉同席飄香;聯合調解委員會中,侗款、苗約、漢法共同發揮作用。周周樂用藝術語言書寫著新時代的“邊城”故事——這里沒有界限,只有共同跳動的文化脈搏。
2025年周周樂即將啟幕,誠摯期望我們的人民群眾一起把周周樂這臺“永不落幕的村晚”唱得更紅火!讓每個種田務農的老鄉都能在臺上露臉,讓每首祖傳的民族歌謠都唱出新故事,讓湘桂黔邊界的每一寸土地都成為團結互助的熱土!讓文化藝術的芳華永遠為人民綻放!雷火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