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競技8月13日港股收盤后,騰訊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業績報告,這份成績單一出來,整個資本市場都為之眼前一亮。
營收達到1845億元,同比增長15%;凈利潤556億元,同比增長17%。在當天港股交易中,騰訊股價大漲4.74%,市值重回5萬億港元上方。
這份數據不光比市場預想的要好,還打破了外界覺得中國互聯網增長變慢的固有印象。瑞銀的報告里說,騰訊的收入比市場預期高了3%,經調整的經營利潤更是超出預期5%,真稱得上是“全面超出預期”了。
翻開財報仔細看看,三大主營業務全都表現亮眼:游戲收入大漲22%,廣告增長20%,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也漲了10%。而藏在這些數字背后的核心驅動力,正是騰訊這幾年全力押注的AI戰略。
財報顯示,本土市場游戲收入達404億元,同比增長17%;國際市場收入188億元,同比飆升35%,連續四個季度刷新歷史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三角洲行動》成了爆款,7月的日活躍用戶突破2000萬,穩穩扎進國內日活前五、流水前三的第一梯隊里。
與此同時,《王者榮耀》再次印證了自己“常青樹”的地位,2025 年上半年,它成了全球范圍內唯一一個收入突破10億美元的手游。
國際市場上,騰訊收購的Supercell公司,旗下《部落沖突:皇室戰爭》表現很突出。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這款游戲已經沖到全球日活第三,成了Supercell旗下日活最高的產品。
騰訊游戲業務已形成“本土+國際”雙輪驅動、“老將+新秀”協同發展的戰略格局。隨著《無畏契約:源能行動》手游版定檔8月19日上線萬,騰訊的游戲霸主地位將進一步鞏固。
游戲之外,騰訊的廣告業務也展現出驚人的持續增長力。財報顯示,二季度營銷服務收入達358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連續11個季度雙位數增長。
這一成績背后是AI技術的深度賦能。馬化騰在財報中特別強調:“通過升級廣告基礎模型,提升了我們各個流量平臺上的廣告效果?!?/p>
微信和WeChat加起來的月活躍用戶有14.11億,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這讓它作為中國最大社交平臺的地位更穩了。
這么龐大的用戶群,成了騰訊最堅實的護城河。而視頻號作為微信生態里的核心內容和商業化平臺,在廣告、電商、內容分發這些領域的賺錢能力還在不斷提升。
二季度廣告增長里,視頻號可是個關鍵推手。它的高毛利廣告業務,加上直播、電商的變現能力一起提升,把騰訊整體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53%拉到了57%。
這時候,微信搜一搜、小程序這些交易生態,和廣告業務形成了互相幫襯的好循環。AI技術在廣告創作、投放、推薦還有效果分析這些環節都用了起來,明顯讓廣告的點擊率和轉化率提高了不少。
現在對騰訊來說,廣告業務早就不只是靠流量賺錢了,而是變成了靠AI驅動的精準營銷引擎。這樣的轉型不光讓收入能一直漲,更讓騰訊在數字營銷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變強了。
現在的微信生態,正從社交平臺進化為集社交、內容、消費、服務于一體數字生活中樞。這種生態優勢不僅帶來持續的商業回報,更構建了難以撼動的競爭壁壘。
二季度研發投入達202.5億元,同比增長17%;資本開支191.1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19%,主要用于AI基礎設施投入。
尤其是混元大模型體系,最近有了突破性進展。混元3D模型在Hugging Face平臺上的下載量已經超過230萬次,它的幾何精度、紋理線D的對齊能力,在行業里都是數一數二的。這個模型能通過文本或圖像生成完整的3D場景,還支持360°沉浸式漫游,真正實現了從“AI會畫”到“人能用起來”的跨越。
騰訊已經把AI技術深深融入了各個業務線里:像《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這些游戲,都在加大AI的應用力度,朝著平臺化方向發展;微信里也上線了智能客服、視頻自動總結之類的功能;就連小游戲的流水,同比也增長了20%。
企業服務增速加快是一個重要信號。當消費互聯網增長趨于平穩,產業互聯網正接過接力棒。企業客戶對GPU租賃和API token的需求激增,表明騰訊的AI能力正通過B端市場實現商業化。
這恰恰印證了2018年“930變革”的前瞻性——當時騰訊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全力進軍產業互聯網。
國際化布局同樣成效顯著。微信生態的小程序已覆蓋92個國家和地區,港澳臺、日本及新加坡月活均突破百萬;支付網絡通過DuitNow二維碼接入260萬境外商戶;騰訊云在印尼、中東等地相繼開服,支持GoTo集團、正大集團等國際企業。
這些舉動說明,騰訊正在突破中國市場的增長瓶頸,想在更廣闊的全球市場里找到新的增長空間。
回想七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夏天,騰訊正處在一段艱難的時期。當時有篇評論文章,標題就叫《騰訊沒有夢想》,言辭挺尖銳,說騰訊漸漸沒了產品能力和創業的那股勁兒,快變成一家投資公司了,在搜索、微博、電商這些核心領域的較量中,輸了一場又一場。
那時候還有人直言不諱,說“社交紅利快吃完了”,覺得騰訊要是不能拓寬流量的多元衍生空間,估值還得往下跌。那一年,騰訊市值蒸發了一萬億港元,市場上的質疑聲就沒斷過。
2018年吳曉波在南京演講時曾做過一個計算:“2008年騰訊市值是兩百億港幣左右,如果當時投資100萬買入騰訊股票,十年后已能實現兩個億的‘小目標’。”但他也警示:“未來10年,騰訊股票再漲兩百倍的概率幾乎不可能?!?/p>
現在到了2025年中再回頭看,騰訊的股價雖說沒漲到兩百倍,卻完成了更深刻的轉變:從一家游戲公司,變成了靠AI驅動的全域科技巨頭。
資本市場對騰訊的轉型挺買賬。2025年到現在,騰訊股價總共漲了30%多,市值這一年里就增加了170多億美元,差不多是1220億人民幣。有分析師覺得,騰訊說不定能成為中國第一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不過,挑戰依然存在。在AI軍備競賽白熱化的當下,騰訊仍需直面核心問題:混元大模型能否持續縮小與國際頂尖水平的差距?天量資本開支何時迎來回報峰值?游戲業務能否保持創新活力?這些問題將在未來幾個季度持續考驗騰訊的戰略定力。
這份中報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勝利,更預示著中國科技產業的新走向——從模式創新邁向硬科技創新,從流量紅利轉向技術紅利。在AI驅動下,騰訊正重新定義自己的邊界和可能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