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既是夏季訓練繞不開的“攔路虎”,也是戰斗力生成的“磨刀石”。如何科學應對“烤”驗,確保官兵身心健康、訓練安全高效?陸軍某旅結合駐訓點位分散、訓練環境惡劣等特點,打出“降溫解壓”組合拳,筑牢防暑降溫與心理解壓雙重防線。
天色漸暗,喧囂了一天的駐訓場迎來了陣陣涼風,原本應下午組織的體能訓練在夕陽下展開。
“環境越是艱苦,組訓越要科學。”該旅領導表示,為破解高溫環境下“生理易疲勞、心理易煩躁”的難題,旅黨委一班人按照依據裝備性能拓展、區分崗位專業組訓、針對具體課目強化的思路,嘗試開展分層分步分時訓練,明確要求各單位根據實時氣溫靈活調整訓練計劃。
訓練更靈活,質效節節高。大漠戈壁的帳篷內,某連連長肖樂指著訓練計劃表介紹,針對新兵第二適應期特點,他們每天根據天氣預報動態調整訓練內容。當氣溫超過35攝氏度時,將5公里武裝越野改為400米沖刺、單雙杠等中低強度訓練;陽光照射強度大時,增加偽裝隱蔽訓練,避免長時間暴曬;傍晚則組織“沙坑俯臥撐”“低姿匍匐過沙丘”等趣味體能課目,讓官兵在放松身心的同時提高能力素質。
列兵小文初到駐訓點時,在戰術訓練中匍匐動作變形,被班長批評后情緒煩躁,總覺得心里有團“火”壓不下去,休息時也躲在帳篷里,對工作訓練提不起勁來。
連隊動態調整訓練計劃后,小文發現心里的那團“火”逐漸消失了。清晨,他跟著隊伍在微涼的戈壁灘上進行3公里跑;午后時段,他們在帳篷里鉆研高溫環境下的戰術協同要領,筆記本上記滿要點。
如今,越來越多的“小文”在科學訓練的節奏中,逐漸找到了心理上的“最佳溫度”,練兵熱情在張弛有度中持續升溫。
傍晚時分,盡管太陽西斜,但叢林的氣溫依舊悶熱難耐。一場由連隊心理骨干組織的“團體戰術協同”心理行為訓練,在官兵的歡聲笑語中進行。
“高溫高濕的訓練環境,直接影響官兵心理狀態,切實發揮好心理骨干作用,對提高官兵心理防護能力至關重要?!痹撀妙I導介紹,他們從基層遴選優秀干部骨干組建心理服務隊,扎實開展心理骨干專題培訓,采取體驗式、互動式、研討式等教學方法,突出團體心理輔導、個體心理咨詢、心理與精神問題早期識別等內容,不斷增強心理服務的貼近性、針對性、時效性。
列兵小錢因不適應駐訓節奏,情緒煩躁,訓練成績下滑,還與戰友發生了口角。連隊心理骨干發現后主動與他談心,了解到他因體能跟不上逐漸產生自卑和焦慮情緒。隨后,心理骨干帶小錢參加團體心理游戲,幫助他緩解心理壓力,提升團隊協作意識,同時還結合情緒管理課內容,教授他簡單實用的心態調節方法技巧。在心理骨干的耐心幫助下,小錢漸漸卸下心理包袱,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訓練成績也穩步提升。
打仗不避寒冬酷暑,練兵不擇氣候溫度。對部隊官兵來說,炎炎夏日正是練兵好時節,既能錘煉官兵適應復雜環境的戰斗本領,又能砥礪不畏艱苦的戰斗意志。但是,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進行高強度訓練,不僅容易造成人員生理中暑,還可能會導致“情緒中暑”,從而影響官兵身心健康,阻礙部隊戰斗力生成。因此,做好高溫練兵心理服務工作,既是對官兵的人文關懷,也是提升訓練質效的重要一環。
從心出發,用思想“清泉”滋潤心田。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組織線上微課等形式,向官兵講清高溫環境下引發焦慮、煩躁等情緒的成因表現,教授他們一些簡單實用技巧,讓官兵了解“情緒波動不可怕,科學應對有辦法”。另一方面,通過適時開展“奮斗者說”故事會等活動,引導官兵從思想深處把“要我堅持”轉化為“我要堅持”,不斷強化自我認同。
科學施訓,用互動“涼風”吹散焦躁。高溫環境下,要科學統籌訓練內容,將高強度課目與恢復性、技能性課目有機結合、穿行;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和休息時間,避免在持續極端高溫下進行長時間、極限化課目“車輪戰”。此外,訓練之余可適時組織團體心理行為訓練或開展一些輕松游戲,增進團體協作意識的同時也讓官兵緊繃的神經“松一松”。
特色保障,用貼心“療法”驅散燥熱。服裝靈活安排,飲食清爽,住宿通風……想方設法把保障做到心坎上,才能為情緒“降溫”提供基礎,還可以通過使用電風扇、增加灑水拖地次數等物理降溫措施,營造涼爽的休息環境。
建強隊伍,用骨干“堤壩”筑牢防線。建強一支懂心理、會疏導的骨干隊伍,能夠讓情緒“降暑”工作落地見效。從各單位遴選責任心強、善于觀察的官兵擔任心理骨干,明確“每日觀察、每周匯總、每月分析”職責,定期組織交流分享,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心理防護網絡,確保心理服務工作持續開展。雷火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