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內,坐落著一座直徑達14米的半球形裝置,無需佩戴任何設備步入其間,便能“穿越”到擁有九百余年歷史的應縣木塔內,近距離感受其通體無釘的精巧工藝。
這是2025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現場的一幕。本次博覽會匯聚了全國文旅產業發展成果和創新實踐案例,集中展示了一批AR、VR、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文旅領域的創新應用,為廣大游客打造了一場可感、可觸的科技文旅盛宴。
9月12日,觀眾在2025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上參觀多業態文旅球幕。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相比於傳統的投影來說,我們的多業態文旅球幕空間採用8K超高清屏幕拼出360°全景畫面,畫面的細膩度、色彩的豐富度都能達到極致,高度還原真實場景。”深圳市欻與無影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萌說。
“戴上眼鏡,體驗者抬手‘敲擊’虛擬編鐘,清脆的樂聲便傳入耳中。”樂奇公司文旅副總裁季海衛表示,借助高精度點雲地圖等空間計算核心技術,可以打破文旅的時空限制,虛實結合的模式不僅讓游客參與感更強,也讓歷史故事的講述更有吸引力,目前公司已和多地博物館、重點景區合作。
機器人企業帶來了機器人樂手“寂靜”。它手持鼓棒,雙臂靈活,以幾乎與人無異的節奏感和力度敲擊鼓面,現場演繹《孤勇者》等曲目,熟練完成各種高階鼓技,引來觀眾陣陣掌聲。
機器人不僅在舞臺表演中大放異彩,也在文旅服務的多元應用中展現出廣泛潛力。走進博覽會現場,能看到機器人帶領游客去往設定點位游覽,講解展區特色,還有機器狗在執行安防巡檢任務。
“機器人能講解,會引路,連無人機都能用來急救,原來我們早就在‘未來世界’裡生活了!”來自武漢的金女士說,此前,她對機器人、AR這類科技產品的認知,還停留在“手機、電視裡的新鮮玩意兒”,而這次展會,讓這些技術從屏幕裡走到了她眼前。
中國旅游協會會長段強表示,數字技術重塑文旅體驗場景,消費升級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科技正從各個維度融入文旅產業,讓遙遠的歷史變得親近,讓復雜的出游變得簡單,也讓“詩和遠方”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向往,而是更具溫度、更觸手可及的美好體驗。
人民網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杜燕飛)日前,在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務貿易發展論壇上,與會嘉賓表示,當前,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的新引擎,數字技術大幅提高了服務的可貿易性,便利化是釋放服務貿易增長潛能的重要基礎。中國要以制度型開放推動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提升服務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全球服務貿易開放創新合作。…
人民網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喬雪峰)記者從國鐵集團獲悉,前8月,中亞班列開行9626列,再創歷史同期新高,發送貨物75.1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2.7%、31.1%。截至8月31日,中亞班列歷年累計開行超6.9萬列,發送貨物超519萬標箱。…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雷火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