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快報》7月30日文章,原題:為推動技術制造業發展,印度重新審視對華封鎖政策 大約五年前,印度采取某種“去中國化”戰略,出臺了針對中國的外國投資政策,并將中國公司排除在其電信等關鍵行業之外。然而,如今隨著地緣政治形勢變化、美國對全球貿易的前所未有沖擊,以及印度自身的制造業雄心,新德里正對現有戰略進行認真反思,并著重考慮放寬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準入,同時附加一些限制條件。
兩國關系解凍的最新跡象是印度政府智庫——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本月早些時候提出一項建議,旨在放寬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規定,后者涉及政府對中國企業的投資審查。此前,印度2023-2024年經濟調查報告出人意料地主張吸引中企投資以促進(印度)出口。
有跡象表明,印度正允許中國公司與印度實體合作,雖然速度慢但態度堅定。印度大型電子組裝企業——迪克森科技公司已獲得印度信息技術部批準,與中國龍旗科技成立合資企業。新公司將專注于生產和供應各種電子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真無線藍牙耳機、智能手表、汽車電子設備和醫療設備等。
印度政府一名高級官員表示:“我們不能繼續回避中國了。事實是,他們生產我們用于組裝業務所需的產品,如果想進一步深入供應鏈,印度的公司就必須與中國的公司合作。”印度信息技術部今年早些時候公布了一項電子元件制造政策。雷火競技人們普遍預計印度企業將與中國實體合作參與該計劃,因為后者具備相關專業知識。
最近,印度還恢復向中國公民發放旅游簽證,作為修復雙邊關系的廣泛努力的一部分。
盡管印度政府設法將中國排除在成品智能手機等一些領域之外,但從中國的進口仍在繼續,尤其是許多電子元件。這些元件對于印度的最終組裝過程至關重要,而新德里在這方面幾乎沒有生產基礎。《印度快報》此前報道稱,2023-2024財年,印度從中國內地進口的電子元件價值超過120億美元,從中國香港地區進口的價值達60億美元,兩項合計占印度此類產品進口總額的逾一半。這表明印度在電子制造業領域的不斷擴張,并非意味著對北京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過去五年,印度從中國內地和香港進口的電子產品數量,遠遠超過從韓日及所有東盟國家等其他主要制造業中心進口的總和。(作者蘇米亞雷德納·巴里克,辛斌譯)